
“平安中国”的浙江实践: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
“互联网+平安浙江” 应时而动新作为
在互联网因子异常活跃的浙江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同样乘互联网之东风,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。
在著名“侨乡”温州,相关矛盾案件的解决常常面临当事人身在海外的难题。2018年5月,温州瓯海区创新应用“互联网+远程公证+远程调解”,率全国之先建成“司侨在线”海外视频调解室,直接通过海外视频连线开展调解工作。
“司侨在线”远程司法系统具有电子签名、人脸识别、人证比对等先进技术,通过该系统可直接开展跨国远程视频公证和远程视频调解,实现视频呼叫技术与司法公证基础业务深度融合。
人在“网”中走,事在“网”中办。随着“平安浙江”建设的推进,“网”已经从单一的“网格”升级为“网格+网络”。
温州瓯海区“司侨在线”。 郭其钰 摄
2017年,借助“互联网+”思维,浙江对网格管理进行升级,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基层治理“四平台”建设,综治、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,网上与网下联接,信息收集上报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极大提高,社会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被进一步打通。
在富裕后实现安定,在多元中求得和谐,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浙江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。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王晓杰认为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从酝酿到决策、从实施到深化、从考评到奖惩,每一个过程、每一个环节,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、一切依靠群众,坚持需求导向、问题导向、满意导向,用群众工作统揽平安建设,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。
针对“平安浙江”的未来建设,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公开表示,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改革、压实责任,充分发挥机构改革的牵引作用,坚决落实领导责任制,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、社会的力量,完善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,形成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的强大合力。
“何处潮偏盛?钱塘无与俦。”15年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完成一次次迭代升级,分散的个体正不断聚合成强大的力量,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。
- 下篇 / 河东区:优化审批破解幼儿“入园难”
- 上篇 / 北京今日气温依然偏低 午后风寒效应较明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