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平安中国”的浙江实践: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
“安不忘危,治不忘乱”。平安,是治国者的宏大理想,也是老百姓的朴素追求。2004年,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平安省份,力争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。
一路探索实践,“平安浙江”建设从“盆景”变“风景”,在浙江大地开花结果。台州的“群防群治”、温州的“一体两翼”、遍及浙江的“互联网+基层治理”……平安成果花开满园。
再看今日浙江,涵盖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宽领域、大范围、多层次的“大平安”正走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。
温州乐清柳市镇综合信息指挥室。 郭其钰 摄
安全感是平安建设“晴雨表”
走进台州市路桥区高园小区,一排排电瓶车集中停放在统一充电中心,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都被自动人脸识别,数百个监控探头24小时运转,民警、保安日夜巡逻……人仿佛置身于一张安全网之下。
台州安全教育展示。 郭其钰 摄
人们很难想到,就在几年前,位于“城中村”的高园小区治安一片混乱、消防隐患突出,案件高发期时平均每天都有一起火灾、盗抢案件。
“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治安、消防隐患,高园小区2017年首先安装了智能防控系统和消防系统。”小区社区民警梁怀宇介绍,除“技防”外,高园小区还通过夜间巡逻、安全宣传等人防、物防、心防举措,为群众营造最大的安全感。
“一个监控探头顶得上十个人,既不会脱岗,也不会说谎,还能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。”梁怀宇说。2018年高园小区仅发生各类案件18起,2019年至今尚未发生一起案件。
“为老百姓营造安全感”正是台州平安建设的题中之意。2019年初,台州提出创建“无盗抢城市”,力争确保“盗抢骗”案件数量持续断崖式下降,确保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、获得感大幅度上升。
台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政治部主任林向前表示,近年来经过“扫黑除恶”等攻坚行动,在命案大幅减少的情况下,台州公安腾出侦破大案要案的警力打击“盗抢骗”。“从‘偷鸡摸狗’的小案件入手,正是为了切实营造老百姓的安全感。”
纵观整个浙江,15年来群众的“平安体验”一年比一年好。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8年浙江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安全感满意率、知晓率、参与率分别达到96.84%、87.88%、60.00%,再创新高。
- 下篇 / 河东区:优化审批破解幼儿“入园难”
- 上篇 / 北京今日气温依然偏低 午后风寒效应较明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