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天津1至9月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稳步改善
南港工业区生态湿地公园、中新天津生态城遗鸥公园一期已完成建设
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高翔介绍,2019年以来,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陆源污染治理、海域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风险防范4大行动协同推进,取得了积极进展。陆源污染治理方面,天津12条入海河流全部落实“一河一策”,本年度共安排各类治理工程2042个,目前完工率已超过50%。实现入海排污口“一口一册”规范管理。
22日,记者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,随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各项任务落地见效,今年1至9月,天津市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进一步改善。在2018年3条国控入海河流实现“消劣”基础上,前三季度又有4个国控入海河流断面达到Ⅴ类。近岸海域水质稳步上升,未出现四类及劣四类海域。
海域污染治理方面,清理非法和不符合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2.76万亩,有效强化了海水养殖污染管控。构建“海上环卫”工作机制,开展监督检查,推动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制度、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有效落地。
生态保护修复方面,启动实施了一批海域岸线保护修复工程,提升沿海岸线生态功能,目前南港工业区生态湿地公园、中新天津生态城遗鸥公园一期已完成建设。
环境风险防范方面,建立码头船舶等重点风险源专项检查制度,完成沿海区域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评估和区划,累计备案环境风险源企业3957家。
来源:新华网 作者:黄江林 编辑:天津热线
- 下篇 / 北方地区采暖季即将来临避免“一刀切”今冬供暖电气煤齐上
- 上篇 / 天津法院集中宣判9起涉黑涉恶案件